工作心得_读书心得_学习心得_找心得体会范文就上学道文库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

| 新華0

優秀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這里給大家分享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方便大家寫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時參考。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軸對稱圖形”,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軸對稱圖形”是第五章“軸對稱”的第一節的第一課時,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則重要內容,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實際生活中也隨處可見軸對稱圖形及軸對稱的應用。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日常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很多事物,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實例和典型圖形的過程,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了解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聯系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折紙、剪紙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與思考問題的習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體驗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找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系。

三、說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以“感受生活——動手操作——共同探討——歸納總結————應用實踐”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機會。

1、教法、觀察法、討論法、探究法、多媒體電化教學。在課的開始,結合多媒體動畫,從優美的生活場景中抽象出蝴蝶、蜻蜓、樹葉這三個軸對稱圖形,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強烈愿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學法:觀察猜想、共同探討、動手操作、歸納總結、應用實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可見,“學會學習”本身比“學會什么”更重要.

3、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前制作動態演示的多媒體課件;模具、實物、投影、膠水。

學生準備、剪刀、各種美術顏色、美工刀一把、白紙若干。

四、說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有關畫面)

故事引入:(師講故事的過程中播放動畫)

實驗探究

探究一

問題1:這些美麗的圖形來自生活。認真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問題2:你能將圖中的窗花沿某條直線對折,使直線兩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嗎?其他圖形呢?(在學生通過觀察、概括、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驗證、方法一:動手操作“扎紙”實驗。)

方法二、利用多媒體,用動畫的形式演示,總結,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軸對稱圖形、對稱軸。

這樣設計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同伴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練習:請大家拿出你們準備的圖形,動手折一折,畫一畫,找出它們的對稱軸,有幾條呢?

探究二

學生活動.做“印墨跡”實驗:取一張質地較軟、吸水性能好的紙,在紙的一側滴一滴墨水,將紙迅速對折、壓平,并用手指壓出清晰的折痕,再將紙打開后鋪平,觀察所得到的圖案有什么特征?

完成上面實驗后,啟發引導學生有什么發現?在于同伴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得出軸對稱的概念、

接下來給學生例舉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在加深印象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

問題3、你能說出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與聯系嗎?先給學生一分鐘時間思考,然后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在全班進行交流。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特征,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圖片。最后教師加以點評,得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拓展應用

1、讓學生設計一個優美的軸對稱圖案。展示自己的作品,體會創作時的快樂和意想不到的圖案美和成就感.

2、欣賞反思,提升認識。師、請看這里!音樂聲中,教師配音介紹,學生談感受。舞姿優美典雅的舞蹈——“千手觀音”、雄偉壯麗的人民大會堂、歷史悠久的北京天壇、巍峨高聳的法國埃菲爾鐵塔、

課堂小結

(1)、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說說自己在本節課中的體會或困惑?課后作業

1、教科書第117頁習題5.1的第1、2、3、題。

2、教科書第114練習第1、2題

五、教學實踐活動的收獲與反思、

1、在學習中實踐,我學習了金石中學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提升了自己教育教學能力。

2、在實踐中反思,在實踐研修的過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課堂不只是教師個人的舞臺,還應是師生心靈對話、情感交流的舞臺。教師只有在課堂上搭建起師生互動的教學交流平臺,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3、在反思中收獲,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會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2

12.6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三)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使學生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增長率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進一步培養學生化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增長率問題.

2.教學難點 :有關增長率之間的數量關系.下列詞語的異同;增長,增長了,增長到;擴大,擴大到,擴大了.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二)整體感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原產量+增產量=實際產量.

(2)單位時間增產量=原產量×增長率.

(3)實際產量=原產量×(1+增長率).

2.例1 某鋼鐵廠去年一月份某種鋼的產量為5000噸,三月份上升到7200噸,這兩個月平均每月增長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設平均每月的增長率為x.

則2月份的產量是5000+5000x=5000(1+x)(噸).

3月份的產量是[5000(1+x)+5000(1+x)x]

=5000(1+x)2(噸).

解:設平均每月的增長率為x,據題意得:

5000(1+x)2=7200

(1+x)2=1.44

1+x=±1.2.

x1=0.2,x2=-2.2(不合題意,舍去).

取x=0.2=20%.

教師引導,點撥、板書,學生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為計算簡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設增長的百分率為x.

(2)認真審題,弄清基數,增長了,增長到等詞語的關系.

(3)用直接開平方法做簡單,不要將括號打開.

練習1.教材P.42中5.

學生分析題意,板書,筆答,評價.

練習2.若設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數為x,分別列出下面幾個問題的方程.

(1)某工廠用二年時間把總產值增加到原來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率.

(1+x)2=b(把原來的總產值看作是1.)

(2)某工廠用兩年時間把總產值由a萬元增加到b萬元,求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數.

(a(1+x)2=b)

(3)某工廠用兩年時間把總產值增加了原來的b倍,求每年增長的百分數.

((1+x)2=b+1把原來的總產值看作是1.)

以上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引導學生總結下面的規律:

設某產量原來的產值是a,平均每次增長的百分率為x,則增長一次后的產值為a(1+x),增長兩次后的產值為a(1+x)2,…………增長n次后的產值為S=a(1+x)n.

規律的得出,使學生對此類問題能居高臨下,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例2 某產品原來每件600元,由于連續兩次降價,現價為384元,如果兩個降價的百分數相同,求每次降價百分之幾?

分析:設每次降價為x.

第一次降價后,每件為600-600x=600(1-x)(元).

第二次降價后,每件為600(1-x)-600(1-x)•x

=600(1-x)2(元).

解:設每次降價為x,據題意得

600(1-x)2=384.

答:平均每次降價為20%.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畢,學生板書,筆答,評價,對比,總結.

引導學生對比“增長”、“下降”的區別.如果設平均每次增長或下降為x,則產值a經過兩次增長或下降到b,可列式為a(1+x)2=b(或a(1-x)2=b).

(四)總結、擴展

1.善于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嚴格審題,弄清各數據相互關系,正確布列方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以及滲透轉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2.在解方程時,注意巧算;注意方程兩根的取舍問題.

3.我們只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只求到兩年的增長率.3年、4年……,n年,應該說按照規律我們可以列出方程,隨著知識的增加,我們也將會解這些方程.

四、布置作業 

教材P.42中A8

五、板書設計 

12.6 一元二次方程應用(三)

1.數量關系: 例1…… 例2……

(1)原產量+增產量=實際產量 分析:…… 分析……

(2)單位時間增產量=原產量×增長率 解…… 解……

(3)實際產量=原產量(1+增長率)  

2.最后產值、基數、平均增長率、時間  

的基本關系:  

M=m(1+x)n n為時間  

M為最后產量,m為基數,x為平均增長率  

12.6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三)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使學生會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增長率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進一步培養學生化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有關增長率問題.

2.教學難點 :有關增長率之間的數量關系.下列詞語的異同;增長,增長了,增長到;擴大,擴大到,擴大了.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二)整體感知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原產量+增產量=實際產量.

(2)單位時間增產量=原產量×增長率.

(3)實際產量=原產量×(1+增長率).

2.例1 某鋼鐵廠去年一月份某種鋼的產量為5000噸,三月份上升到7200噸,這兩個月平均每月增長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設平均每月的增長率為x.

則2月份的產量是5000+5000x=5000(1+x)(噸).

3月份的產量是[5000(1+x)+5000(1+x)x]

=5000(1+x)2(噸).

解:設平均每月的增長率為x,據題意得:

5000(1+x)2=7200

(1+x)2=1.44

1+x=±1.2.

x1=0.2,x2=-2.2(不合題意,舍去).

取x=0.2=20%.

教師引導,點撥、板書,學生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為計算簡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設增長的百分率為x.

(2)認真審題,弄清基數,增長了,增長到等詞語的關系.

(3)用直接開平方法做簡單,不要將括號打開.

練習1.教材P.42中5.

學生分析題意,板書,筆答,評價.

練習2.若設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數為x,分別列出下面幾個問題的方程.

(1)某工廠用二年時間把總產值增加到原來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率.

(1+x)2=b(把原來的總產值看作是1.)

(2)某工廠用兩年時間把總產值由a萬元增加到b萬元,求每年平均增長的百分數.

(a(1+x)2=b)

(3)某工廠用兩年時間把總產值增加了原來的b倍,求每年增長的百分數.

((1+x)2=b+1把原來的總產值看作是1.)

以上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引導學生總結下面的規律:

設某產量原來的產值是a,平均每次增長的百分率為x,則增長一次后的產值為a(1+x),增長兩次后的產值為a(1+x)2,…………增長n次后的產值為S=a(1+x)n.

規律的得出,使學生對此類問題能居高臨下,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例2 某產品原來每件600元,由于連續兩次降價,現價為384元,如果兩個降價的百分數相同,求每次降價百分之幾?

分析:設每次降價為x.

第一次降價后,每件為600-600x=600(1-x)(元).

第二次降價后,每件為600(1-x)-600(1-x)•x

=600(1-x)2(元).

解:設每次降價為x,據題意得

600(1-x)2=384.

答:平均每次降價為20%.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畢,學生板書,筆答,評價,對比,總結.

引導學生對比“增長”、“下降”的區別.如果設平均每次增長或下降為x,則產值a經過兩次增長或下降到b,可列式為a(1+x)2=b(或a(1-x)2=b).

(四)總結、擴展

1.善于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嚴格審題,弄清各數據相互關系,正確布列方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以及滲透轉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2.在解方程時,注意巧算;注意方程兩根的取舍問題.

3.我們只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只求到兩年的增長率.3年、4年……,n年,應該說按照規律我們可以列出方程,隨著知識的增加,我們也將會解這些方程.

四、布置作業 

教材P.42中A8

五、板書設計 

12.6 一元二次方程應用(三)

1.數量關系: 例1…… 例2……

(1)原產量+增產量=實際產量 分析:…… 分析……

(2)單位時間增產量=原產量×增長率 解…… 解……

(3)實際產量=原產量(1+增長率)  

2.最后產值、基數、平均增長率、時間  

的基本關系:  

M=m(1+x)n n為時間  

M為最后產量,m為基數,x為平均增長率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的特征和相關的性質。

3、弄清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系。

4、掌握直線的平移法則簡單應用。

5、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構建比較系統的函數知識體系。

難點:對直線的平移法則的理解,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三、教學過程: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一次函數:一般地,若y=kx+b(其中k,b為常數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數。

正比例函數:對于y=kx+b,當b=0,k≠0時,有y=kx,此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k為正比例系數。

2、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系:

(1)從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數)是一次函數;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數,顯然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一次函數是正比例函數的推廣。

(2)從圖象看: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而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是過點(0,b)且與y=kx

平行的一條直線。

基礎訓練:

1、寫出一個圖象經過點(1,—3)的函數解析式為:

2、直線y=—2X—2不經過第象限,y隨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線y=2x+2上,那么點P到x軸的距離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數y=(3k—1)x,,若y隨x的增大而增大,則k是:

5、過點(0,2)且與直線y=3x平行的直線是:

6、若正比例函數y=(1—2m)x的圖像過點A(x1,y1)和點B(x2,y2)當x1<x2時,y1>y2,則m的取值范圍是:

7、若y—2與x—2成正比例,當x=—2時,y=4,則x=時,y=—4。

8、直線y=—5x+b與直線y=x—3都交y軸上同一點,則b的值為。

9、已知圓O的半徑為1,過點A(2,0)的直線切圓O于點B,交y軸于點C。

(1)求線段AB的長。

(2)求直線AC的解析式。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__年級冊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__的基礎上,對__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學習-__等

知識奠定了基礎,是進一步研究__的工具性內容。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__,對__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

難點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了如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2.過程與方法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三、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我將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復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__是本節課深入研究__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里,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概念(定理等)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范圍等),通過對定義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于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導入第__環節。

(5)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

(7)當堂檢測對比反饋

(8)布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5

一、教師自我介紹。

1.靜聽上課鈴聲,養成良好預備習慣(教師提前1分鐘,面帶微笑走上講臺。)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再過一分鐘,我們就會聽到上課鈴聲了,讓我們靜靜地等待吧。(孩子們靜靜地傾聽。)

鈴聲響過,師:這就是上課鈴聲,多響亮呀,它告訴我們:上課啦,上課啦,小朋友們坐好啦!身子快挺直,小手快放好,眼睛看前方,小嘴不吵鬧。(教師示范,表揚做得好的孩子)

師:小朋友們可真聰明,一聽就懂,一學就會,坐得多端正,聽得多專心,對啦,鈴聲響起來,我們的心兒靜下來,笑容露出來,快樂的學習開始啦!

2.通過識字,進行教師的自我介紹。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數學老師。(故作神秘)想不想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我的名字里有三個字,我把它寫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寫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這就是漢字,讀什么呢?不認識?沒關系,我只要給它注上拼音,你們就知道讀什么啦!(在名字上注上拼音)請幾個小朋友讀一讀。小朋友的拼音學得不錯呀!知道老師名字的小朋友舉手,都知道啦?真了不起!不過在我們中國,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重,我們不能直接喊長輩的名字,老師也是你們的這個長輩,你們平時應該怎么和我打招呼呢?(孫老師好!)真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師生互相打招呼,例如:展鵬鵬,你好!孫老師好!)

3.教師展示自己的特長,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

師:孫老師和小朋友們一樣,平時也有很多愛好呢,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老師喜歡什么?(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點,畫一些簡單的符號。例如書(愛看書,說說自己看書的故事)音符(喜歡音樂)漂亮的字(愛好書法)

師:我還喜歡什么呢?對啦,孫老師最喜歡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愿意和孫老師交朋友嗎?呀,我真是太高興啦,我多了那么多的朋友啦!那你們愿意跟著孫老師學本領嗎?好的,朋友們,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自己變得更棒!

二、熟悉校園,班級,激起學生成為小學生的自豪感。

1.歌曲引線,讓學生體驗成為一名小學生的自豪。

師:現在,讓我們來聽一首歌,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唱。小朋友們的歌聲里充滿了快樂,你們為什么會這么高興呢?是呀,我們現在已經從幼兒園畢業了,上小學啦,我們有一個新的稱呼,叫——小學生。開心嗎?老師祝賀你們!(很莊重很認真地)成為一名小學生,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會寫字,會看書,會許多許多本領,多了不起!誰來神氣地說說這句話:我是小學生!(你來說,多自信的小學生!我真喜歡這位小學生!)一起說說。,

2.知道學校名稱、班級名稱以及所在位置。

師:小朋友,我們的學校叫什么名字呀?(出示學校圖片,教師講解:位置,功能)我們是幾年級幾班呢?我們的教室在哪兒?

3.填寫表格(拼音)。(反面印兒歌)

學校:奎屯市三小

姓名:

班級:一()

教室所在位置:南一樓

我的老師:孫老師

(請幾名小朋友上來讀讀自己填寫的內容)

三、上下課基本規則訓練。

1.學習《上下課》兒歌。

上課下課歌

上課鈴響,快進課堂。下課鈴響,不慌不忙。

坐姿端正,專心聽講。做好準備,再出課堂。

積極動腦,發言響亮。走路輕輕,入廁及時。

自覺做好,人人夸獎。游戲文明,爭做榜樣。

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上下課應該怎么做呢?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

2.解讀兒歌要求,細化上下課的規范。(注意時間安排,來不及可留待下節課再進行,切忌匆忙,每個規范要訓練到位,在進行下個規范的訓練)

下課鈴響,及時上廁所,課間不在走廊里追逐打鬧,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書本文具擺在什么位置,上課怎么站立和老師打招呼,舉手發言姿勢、下課和老師再見等方面的要求。

四、總結。

師:小結:小朋友們,我們是小學生啦,我們的學校又大又漂亮,有美麗的花壇,干凈的操場,寬敞的教室,還有可親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喜歡我們這個大家庭嗎?讓我們相親相愛,在這個大家庭里開心地學習、生活吧!

其他要注意訓練的要點(可選用,時間允許的話,可加入第一課時):

一、小朋友簡單自我介紹(讓孩子們互相認識,知道這是一個受歡迎的新集體。)

二、知道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才能保護視力,初步學會正確的讀寫姿勢,初步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讀書看書姿勢,握筆姿勢,坐姿,站姿)

三、繼續進行坐姿訓練、聽課發言常規訓練、課前準備和下課時的常規訓練。

訓練要求:

1.坐姿要求:小手平方桌面(右手在上),雙腳平放地面,腰背挺直,眼睛看著黑板或老師。

2.聽課發言要求:聽課要專心,坐姿端正,不能教室里隨意走動,不能同桌或邊上的小朋友隨便講話,眼睛跟著老師轉。別的同學發言,要認真傾聽,如果有話要說,要先舉起右手,得到老師的同意,起身,向右或向左輕移一步,站到凳子旁邊,雙手自然垂肩,腰背挺直,發言要響亮。

3.課前準備和上課規范訓練要求:根據課表安排,拿出相對應學科的課本、作業本以及文具,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的順序整齊地擺在課桌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動作要輕。師生問好,學生站姿參考發言時站立要求,坐下立刻端正坐姿。

4.下課訓練要求:老師說下課,小朋友們再見,小朋友起立,說老師再見。然后輕輕收好課桌上的東西,把下節課要上課的課本文具輕輕擺好。輕輕走路,輕輕說話,及時入廁,安全游戲。

5.路隊訓練要求:安靜,快速,整齊,和前面小朋友對齊,不能走到隊伍外面,上下樓梯靠右行走,不能推擠。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解題,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趣味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有趣的問題,希望大家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1、小衛到文具店買文具,他買毛筆用去了所帶錢的一半,買鉛筆用去了剩下錢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問小衛原有()錢?

2、蘋蘋做加法,把一個加數22錯寫成12,算出結果是48,問正確結果是()。

3、小明做減法,把減數30寫成20,這樣他算出的得數比正確得數多(),如果小明算出的結果是10,正確結果是()。

4、同學們種樹,要把9棵樹分3行種,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幾種

辦法來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給小剛2本后,兩人本子數同樣多,小剛原來

有()本本子。

二、小組討論

三、指名講解

四、評價

1、同學互評

2、老師點評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7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靈活列反比例函數表達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能綜合利用物理杠桿知識、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

2.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積極參與交流,并積極發表意見.

2.體驗反比例函數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學重點

掌握從物理問題中建構反比例函數模型.

教學難點

從實際問題中尋找變量之間的關系,關鍵是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物理問題,建立函數模型,教學時注意分析過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活動1

問屬:在物理學中,有很多量之間的變化是反比例函數的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解決一些物理學中的問題,這也稱為跨學科應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電路中,保持電壓不變,電流I(安培)和電阻R(歐姆)成反比例,當電阻R=5歐姆時,電流I=2安培.

(1)求I與R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2)當電流I=0.5時,求電阻R的值.

設計意圖:

運用反比例函數解決物理學中的一些相關問題,提高各學科相互之間的綜合應用能力.

師生行為:

可由學生獨立思考,領會反比例函數在物理學中的綜合應用.

教師應給“學困生”一點物理學知識的引導.

師:從題目中提供的信息看變量I與R之間的反比例函數關系,可設出其表達式,再由已知條件(I與R的一對對應值)得到字母系數k的值.

生:(1)解:設I=kR∵R=5,I=2,于是

2=k5,所以k=10,∴I=10R.

(2)當I=0.5時,R=10I=100.5=20(歐姆).

師:很好!“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地球撬動.”這是哪一位科學家的名言?這里蘊涵著什么樣的原理呢?

生:這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師:是的.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了著名的“杠桿定律”:若兩物體與支點的距離反比于其重量,則杠桿平衡,通俗一點可以描述為;

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如下圖)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例子.

二、講授新課

活動2

小偉欲用撬棍橇動一塊大石頭,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分別為1200牛頓和0.5米.

(1)動力F與動力臂l有怎樣的函數關系?當動力臂為1.5米時,撬動石頭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動力F不超過題(1)中所用力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加長多少?

設計意圖:

物理學中的很多量之間的變化是反比例函數關系.因此,在這兒又一次借助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解決一些物理學中的問題,即跨學科綜合應用.

師生行為:

先由學生根據“杠桿定律”解決上述問題.

教師可引導學生揭示“杠桿乎衡”與“反比例函數”之間的關系.

教師在此活動中應重點關注:

①學生能否主動用“杠桿定律”中杠桿平衡的條件去理解實際問題,從而建立與反比例函數的關系;

②學生能否面對困難,認真思考,尋找解題的途徑;

③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

師:“撬動石頭”就意味著達到了“杠桿平衡”,因此可用“杠桿定律”來解決此問題.

生:解:(1)根據“杠桿定律”有

Fl=1200×0.5.得F=600l

當l=1.5時,F=6001.5=400.

因此,撬動石頭至少需要400牛頓的力.

(2)若想使動力F不超過題(1)中所用力的一半,即不超過200牛,根據“杠桿定律”有

Fl=600,

l=600F.

當F=400×12=200時,

l=600200=3.

3-1.5=1.5(米)

因此,若想用力不超過400牛頓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如長1.5米.

生:也可用不等式來解,如下:

Fl=600,F=600l.

而F≤400×12=200時.

600l≤200

l≥3.

所以l-1.5≥3-1.5=1.5.

即若想用力不超過400牛頓的一半,則動力臂至少要加長1.5米.

生:還可由函數圖象,利用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求出.

師:很棒!請同學們下去親自畫出圖象完成,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釋:在我們使用橇棍時,為什么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生:因為阻力和阻力臂不變,設動力臂為l,動力為F,阻力×阻力臂=k(常數且k>0),所以根據“杠桿定理”得Fl=k,即F=kl(k為常數且k>0)

根據反比例函數的性質,當k>O時,在第一象限F隨l的增大而減小,即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師:其實反比例函數在實際運用中非常廣泛.例如在解決經濟預算問題中的應用.

活動3

問題:某地上年度電價為0.8元,年用電量為1億度,本年度計劃將電價調至0.55~0.75元之間,經測算,若電價調至x元,則本年度新增用電量y(億度)與(x-0.4)元成反比例.又當x=0.65元時,y=0.8.(1)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2)若每度電的成本價0.3元,電價調至0.6元,請你預算一下本年度電力部門的純收人多少?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各部門,經常遇到經濟預算等問題,有時關系到因素之間是反比例函數關系,對于此類問題我們往往由題目提供的信息得到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式,進而用函數關系式解決一個具體問題.

師生行為:

由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完成.

教師應給予“學困生”以一定的幫助.

生:解:(1)∵y與x-0.4成反比例,

∴設y=kx-0.4(k≠0).

把x=0.65,y=0.8代入y=kx-0.4,得

k0.65-0.4=0.8.

解得k=0.2,

∴y=0.2x-0.4=15x-2

∴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為y=15x-2

(2)根據題意,本年度電力部門的純收入為

(0.6-0.3)(1+y)=0.3(1+15x-2)=0.3(1+10.6×5-2)=0.3×2=0.6(億元)

答:本年度的純收人為0.6億元,

師生共析:

(1)由題目提供的信息知y與(x-0.4)之間是反比例函數關系,把x-0.4看成一個變量,于是可設出表達式,再由題目的條件x=0.65時,y=0.8得出字母系數的值;

(2)純收入=總收入-總成本.

三、鞏固提高

活動4

一定質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其體積y(m3)是密度ρ(kg/m3)的反比例函數,請根據下圖中的已知條件求出當密度ρ=1.1kg/m3時二氧化碳氣體的體積V的值.

設計意圖:

進一步體現物理和反比例函數的關系.

師生行為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講評.

師:若要求出ρ=1.1kg/m3時,V的值,首先V和ρ的函數關系.

生:V和ρ的反比例函數關系為:V=990ρ.

生:當ρ=1.1kg/m3根據V=990ρ,得

V=990ρ=9901.1=900(m3).

所以當密度ρ=1.1kg/m3時二氧化碳氣體的氣體為900m3.

四、課時小結

活動5

你對本節內容有哪些認識?重點掌握利用函數關系解實際問題,首先列出函數關系式,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出解析式,再根據解析式解得.

設計意圖:

這種形式的小結,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機會,并為程度不同的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從而使小結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實效性.

師生行為:

學生可分小組活動,在小組內交流收獲,然后由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

反比例函數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特別是為討論物理中的一些量之間的關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用數學模型的解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淺顯易懂,同時不僅要注意跨學科間的綜合,而本學科知識間的整合也尤為重要,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數之間的不可分割的關系.

板書設計

17.2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三)

1.

2.用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釋:在我們使用撬棍時,為什么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設阻力為F1,阻力臂長為l1,所以F1×l1=k(k為常數且k>0).動力和動力臂分別為F,l.則根據杠桿定理,

Fl=k即F=kl(k>0且k為常數).

由此可知F是l的反比例函數,并且當k>0時,F隨l的增大而減小.

活動與探究

學校準備在校園內修建一個矩形的綠化帶,矩形的面積為定值,它的一邊y與另一邊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如下圖所示.

(1)綠化帶面積是多少?你能寫出這一函數表達式嗎?

(2)完成下表,并回答問題:如果該綠化帶的長不得超過40m,那么它的寬應控制在什么范圍內?

x(m)10203040

y(m)

過程:點A(40,10)在反比例函數圖象上說明點A的橫縱坐標滿足反比例函數表達式,代入可求得反比例函數k的值.

結果:(1)綠化帶面積為10×40=400(m2)

設該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為y=kx,

∵圖象經過點A(40,10)把x=40,y=10代入,得10=k40,解得,k=400.

∴函數表達式為y=400x.

(2)把x=10,20,30,40代入表達式中,求得y分別為40,20,403,10.從圖中可以看出。若長不超過40m,則它的寬應大于等于10m。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8

總體說明:

完全平方公式則是對多項式乘法中出現的較為特殊的算式的一種歸納、總結.同時,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是初中數學中運用推理方法進行代數式恒等變形的開端,通過完全平方公式的學習對簡化某些整式的運算、培養學生的求簡意識有較大好處.而且完全平方公式是后繼學習的必備基礎,不僅對學生提高運算速度、準確率有較大作用,更是以后學習分解因式、分式運算、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二次函數的恒等變形的重要基礎,同時也具有培養學生逐漸養成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的作用.因此學好完全平方公式對于代數知識的后繼學習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本節是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一章《整式的運算》的第8小節,占兩個課時,這是第一課時,它主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與推導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符號感與推理能力,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數學中的作用.

一、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的技能基礎:學生通過對本章前幾節課的學習,已經學習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減、冪的運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平方差公式一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探索和應用的過程,獲得了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了一定的符號感和推理能力;同時在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很多探究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探究意識以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并能進行簡單的應用.

(2)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背景.

數學能力:

(1)由學生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符號感與推理能力.

(2)發展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情感與態度:

將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暴露出來進行分析,避免形成教學上的“相異構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導;

2、完全平方公式的應用;

教學難點:1、消除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避免形成“相異構想”;

2、完全平方公式結構的認知及正確應用.

四、教學設計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十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練習、暴露問題——驗證——推廣到一般情況,形成公式——數形結合——進一步拓廣——總結口訣——公式應用——學生反饋——學生PK——學生反思——鞏固練習.

第一環節:學生練習、暴露問題

活動內容:計算:(a+2)2

設想學生的做法有以下幾種可能:

①(a+2)2=a2+22

②(a+2)2=a2+2a+22

③正確做法;

針對這幾種結果都將a=1代入計算,得出①②都是錯誤的,但③的做法是否一定正確呢?怎么驗證?

活動目的:在很多學生的頭腦中,認為兩數和的完全平方與兩數的平方和等同,即:

(a+2)2=a2+22,如果不將這種定式思維,就很難建立起一個正確的概念;這一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的這種錯誤或其它錯誤充分暴露出來,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原有的定式思維是錯誤的,為下一步構建新的思維模式埋下伏筆.

第二環節:驗證(a+2)2=a2–4a+22

活動內容:(a+2)2=(a+2)?(a+2)=a2+2a+2a+22

活動目的:在前一環節已經打破了學生的原有的思維定式的基礎上,給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方法,避免形成“相異構想”.

第三環節:推廣到一般情況,形成公式

活動內容:(a+b)2=(a+b)(a+b)=a2+ab+ab+b2=a2+2ab+b2

活動目的: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過程,體驗到發現的快樂.

第四環節:數形結合

活動內容:設問:在多項式的乘法中,很多公式都都可以用幾何圖形進行解釋,那么完全平方公式怎樣用幾何圖形解釋呢?

展示動畫,用幾何圖形詮釋完全平方公式的幾何意義.

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來詮釋完全平方公式?(課后思考)

活動目的: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數與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數與形是可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第五環節:進一步拓廣

活動內容:推導兩數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方法1:(a–b)2=(a–b)(a–b)=a2–ab–ab+b2=a2–2ab+b2

方法2:(a–b)2=[a+(–b)]2=a2+2a(–b)+(–b)2=a2–2ab+b2

活動目的:讓學生經歷由兩數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拓廣到兩數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體會到符號差異帶來的結果差異,由第二種推導方法體會到兩數差的完全平方公式是兩數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應用.

第六環節:總結口訣、認識特征

活動內容:比較兩個公式的共同點與不同點:(a+b)2=a2+2ab+b2

(a–b)2=a2–2ab+b2

特征:①左邊都是一個二項式的完全平方,兩者僅有一個符號不同;右邊都是二次三項式,其中第一、三項是公式左邊二項式中每一項的平方,中間一項是左邊二項式中兩項乘積的兩倍,兩者也僅一個符號不同;

②公式中的a、b可以是任意一個代數式(數、字母、單項式、多項式)

口訣: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相乘的兩倍在中央.

活動目的:認識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總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口訣,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避免學生在應用該公式中出現錯誤.

第七環節:公式應用

活動內容:例:計算:①(2x–3)2;②(4x+)2

解:①(2x–3)2=(2x)2–2?(2x)?3+32=4x2–12x+9

②(4x+)2=(4x)2+2?????(4x)()+()2=16x2+2xy+

活動目的:在前幾個環節中,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已經有了感性認識,通過本環節的講解以及下一環節的練習,使學生逐步經歷認識——模仿——再認識.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

第八環節:隨堂練習

活動內容:計算:①;②;③(n+1)2–n2

活動目的:通過學生的反饋練習,使教師能全面了解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是否到位,完全平方公式的應用是否得當,以便教師能及時地進行查缺補漏.

第九環節:學生PK

活動內容:每個學生各出五道完全平方公式的計算題給自己的同桌解答,比一比誰的準確性率高,速度快.

活動目的: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的好勝心,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與應用.

第十環節:學生反思

活動內容: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收獲1:認識了完全平方公式,并能簡單應用;

收獲2:了解了兩數和與兩數差的完全平方公式之間的差異;

收獲3:感受到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在數學中的作用.

活動目的:通過對一堂課的歸納與總結,鞏固學生對完全平方公式的認識,體會數學思想的精妙.

第十一環節:布置作業:

課本P43習題1.13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9

一、說教學地位和作用

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這一章的主線,在知識結構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的平分線等內容都要通過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來加以解決;在能力培養上,無論是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學中得以培養和提高。因此,全等三角形的教學對全章乃至以后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全面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充分的掌握該知識點,同時盡量擴充他們的知識范疇。在教學中,采用的是“設疑——實驗——發現——總結”的教學方法,并采用“變式練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二、說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1.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

(3)能熟練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

2.能力目標:

(1)通過全等三角形有關概念的學習,提高學生數學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過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對應美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多方位審視問題的創造技巧。

三、說教學重點:

1.能準確地在圖形中識別出對應邊,對應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利用其基本性質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和計算。

四、說教學難點:

能在全等變換中準確找到對應邊,對應角。(在對應邊,對應角的識別,查找中運用動畫的展示,使學生能直觀認識該知識點,化難為易,從而突破該難點)

五、說教法與學法:

采用直觀,類比的方法,以多媒體為手段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預習教材內容,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步設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肯定成績,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六、說教學用具:

多媒體,剪刀,直尺,硬紙,三角板

七、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方面

從復習全等圖形方面入手,展示一些直觀的圖形,接著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如何翻新一個舊的`三角形的紙樣讓學生動手畫圖,實驗嘗試,從而發現其實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畫一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引出課題。通過以上的環節主要是提高學生數學概念的辨析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此環節約用時5分鐘)

(二)新課講解方面

1.全等三角形的定義

通過動畫的展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先展示動畫)。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此環節學生約用2分鐘進行討論分析)

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以動畫的形式,介紹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之間分別有怎樣的關系,從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圖形識別能力和直觀判斷能力。(此環節約用時7分鐘)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法

介紹全等符號,說明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時,通常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的位置上。(此環節用時約2分鐘)

4.議一議

方法:(1)小組活動,展示部分小組的解決方案

(2)動畫展示解決方案

(3)知識點的擴充:動畫展示全等三角形的變換識別中對應邊,對應角的查找。

以上環節主要趨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認識團隊的力量和開拓學生的思維,擴充學生的知識范疇。(此環節約用時8分鐘)

(三)課堂練習(此環節約用時18分鐘)

用多媒體課件逐一展示練習題目,讓學生一一解答。主要是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并學會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堂小結(此環節約用時2分鐘)

經過以上的教學環節,為了幫助學生系統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這一步驟中,我準備利用提問的形式,師生共同進行小結和歸納。

(五)作業布置(約用時1分鐘)

(六)板書設置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用公式法因式法分解

2、綜合運用提取公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學習重難點重點:

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難點:綜合運用兩種公式法因式分解

自學過程設計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的逆運用:

做一做:

1.(1)16x2-8x+_______=(4x-1)2;

(2)_______+6x+9=(x+3)2;

(3)16x2+_______+9y2=(4x+3y)2;

(4)(a-b)2-2(a-b)+1=(______-1)2.

2.在代數式(1)a2+ab+b2;(2)4a2+4a+1;(3)a2-b2+2ab;(4)-4a2+12ab-9b2中,可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3.下列因式分解正確的是()

A.x2+y2=(x+y)2B.x2-xy+x2=(x-y)2

C.1+4x-4x2=(1-2x)2D.4-4x+x2=(x-2)2

4.分解因式:(1)x2-22x+121(2)-y2-14y-49(3)(a+b)2+2(a+b)+1

5.計算:20062-40102006+20052=___________________.

6.若x+y=1,則x2+xy+y2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

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請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習展示一:

1.判別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4xy-4y2

(2)3ax2+6axy+3ay2

(3)(2x+y)2-6(2x+y)+9

應用探究:

1、用簡便方法計算

49.92+9.98+0.12

拓展提高:

(1)(a2+b2)(a2+b210)+25=0求a2+b2

(2)4x2+y2-4xy-12x+6y+9=0

求x、y關系

(3)分解因式:m4+4

教后反思 考察利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題目不會很難,但是需要學生記住公式的形式,之后利用公式把式子進行變形,從而達到進行因式分解的目的,但是這里有用到實際中去的例子,對學生來說會難一些。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11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初二下冊第16章第二節第二課時《分式的加減法》,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它是代數運算的基礎,分兩課時完成,我所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內容是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及簡單的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學習過分式的基本性質,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掌握好本節課的知識,將為《分式的加減法》第二課時以及《分式方程》的學習做好必備的知識儲備。因此,在分式的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本節課中掌握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是重點,運用法則計算分式的加減是難點,掌握計算的一般解題步驟是解決問題是關鍵。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識和結構與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制定如下:知識與技能:會進行簡單的分式加減運算,具有一定解決問題計算的能力;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分式加減運算法則的過程,理解其算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探究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有條理思考及代數表達能力,體會其價值。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載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設計思路。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選擇與手段:本課我主要以“復習舊知,導入新知,例題講解,拓展延伸”為主線,啟發和引導貫穿教學始終,通過師生共同研究探討,體現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學過程。學法指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觀察思考、猜想歸納、例題學習和鞏固提高”四個層次的學法。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在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的教學過程是:觀察導入、例題示范、習題鞏固、歸納小結和作業布置。

五、分層作業

各位老師,以上所說只是我預設的一種方案,但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著學生和教師的靈活發揮而隨機生成的,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有待于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1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畫兩個角的差,一個角的幾倍、幾分之一的方法.

2.掌握用量角器畫兩個角的和差,一個角的幾倍、幾分之一的畫法.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角的畫法.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畫角的和、差、倍、分,三角板和量角器的使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利用三角板畫特殊角的方法,說明幾何知識常用來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幾何學在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教育,鼓勵他們努力學習。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體會到簡單幾何圖形組合的多樣性,領會幾何圖形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嘗試指導,以學生操作為主.

2.學生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動手參與,認真思考領會歸納.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用量角器畫角的和、差、倍、分及用三角板畫特殊角.

(二)難點

準確使用量角器畫一個角的幾分之一.

(三)疑點

量角器的正確使用.

(四)解決辦法

通過正確指導,規范操作,使學生掌握畫法要領,并以練習加以鞏固,從而解決重難點及疑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教師設,學生動手及思考創設出情境,引出課題.

2.通過學生嘗試解決、教師把握幾何語言美的方法,放手由學生自己解決有關角的畫法.

3.通過提問的形式完成小結.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使學生會用量角器畫角及角的和、差、倍、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整體感知

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完成對畫圖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掌握.

圖1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如圖1).

師:現有工具量角器和三角板,誰到黑板上畫一個角等于呢?請同學們觀察他的操作,老師要找同學說明他的畫法.

【教法說明】有上節課的基礎,學生會先用量角器測量的度數,再畫一個度數等于這個度數的角,學生也會敘述其畫法.

提出問題:若老師想畫的余角、補角呢?

學生會想到畫、減去的度數后的角,即為的余角、補角.

師:是否還有別的方法?

這時學生一定會積極思考,立刻回答還有困難.教師抓住時機點明課題:同學們不用著急,今天我們就研究角的畫法,學習用三角板、量角器畫角的和、差、倍、分以及一些特殊角.老師提出的問題你們會解決的.另外,角的畫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板書課題……)

[板書]1.7角的畫法

探究新知

1.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

找學生再次敘述方法: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數,再畫一個等于這個度數的角.

操作:略.

注意:量角器使用三要素:對中、重合、讀數.

2.用三角板畫特殊角

師:請同學們準備好練習本和一副三角板,再找同學說出一副三角板中各角度數.

學生活動:用三角板在練習本上畫出直角、角、角、角.

提出問題:你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畫出、的角嗎?

學生活動:討論畫、的角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畫出圖形,同桌可相互交換檢查,找學生到黑板上畫.

【教法說明】有前一節角的和、差的理解和、、角的畫法,學生對畫、的角不會有困難.因此,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培養他們的動手操作的能力,但對于畫法學生不會敘述得太嚴密,教師要把關,培養學生幾何語言的嚴密性.

教師根據前面學生所畫圖形,引導學生寫出畫法.(以角的畫法為例,與例題相符.)

圖1

畫法如圖l,①利用三角板,畫

②在的外部,再畫就是要畫的的角.

反饋練習:用三角板畫、的角.

【教法說明】由學生獨立完成以上三個角的畫圖.教師不給任何提示,只要求寫出畫角的方法,注意觀察畫法,是否寫出了“在角的內部畫的角”.區別例題中兩角和的畫法.

提出問題:由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多少度的角?

學生討論得出可以畫出的角.

這些角都是的倍數,用三角板也只限畫這樣的角.由此得出:由量角器畫任意角的和、差、倍、分角.

3.畫任意兩個角的和差及一個角的幾倍、幾分之一.

問題:如圖1,已知、(),如何畫出與的和?與的差?

圖1

學生活動:討論畫,的方法,并在練習本上根據自己的想法畫圖.

根據學生的討論回答,老師歸納以下方法:

(1)用量角器量出、的度數,計算出它們度數的和、差,再用量角器畫出等于它們度數和、差的角.

(2)用量角器把移到上,如果本方法.

圖1

教師示范,寫出兩種畫法:

畫法一:(1)用量角器量得,.

(2)畫,就是要畫的角如圖1.

圖2

畫法二:(1)用量角器畫.

(2)以點為頂點,射為一邊,在的外部畫.

就是要畫的角如圖2.

學生活動:敘述用兩種方法畫的畫法.出示例1由學生完成,要求用兩種方法,找同學板演.

例1?已知,畫出它們的余角.

畫法一:(1)量得.

圖1圖2

(2)畫,就是所要畫的角,見圖1.

畫法二:利用三角板,以的頂點為頂點,一邊為邊,畫直角,使的另一邊在直角的內部,如圖2,就是所要畫的角.

【教法說明】第二種畫法學生可能敘述或書寫不太完整,教師要注意其嚴密性.

反饋練習

1.已知,畫出它的補角.

2.已知,畫它們的角平分線.

3.畫的角,并把它分成三等份.

【教法說明】本練習只要求圖形正確即可,不要求寫出畫法.

(四)總結、擴展

以提問的形式歸納出以下知識脈絡:

八、布置作業

課本第46頁習題1.5A組第2、3題.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13

一、案例實施背景

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冊)。

二、案例主題分析與設計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3節內容——5.3.1平行線的性質,它是直線平行的繼續,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內容的基礎,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孩子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本節課將以“生活?數學”“活動?思考”“表達?應用”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以學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并在活動中激發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形成,同時通過小組內學生相互協作研究,培養學生合作性學習精神。

三、案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平行線的性質,能應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2.數學思考:在平行線的性質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聯想、分析、歸納、猜想、概括的全過程。

3.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平行線的性質,使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團結合作、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平行線性質的掌握與應用。

2.難點:對平行線性質1的探究。

五、案例教學用具

1.教具:多媒體平臺及多媒體課件.

2.學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六、案例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⑴播放一組幻燈片。

內容:①供火車行駛的鐵軌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欄;③橫格紙中的線。

⑵提問溫故: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平行線,你能說出直線平行的條件嗎?

⑶學生活動:針對問題,學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②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③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⑷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提出新問題:若兩直線平行,那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呢?從而引出課題:7.2探索平行線的性質(板書)。

2.數形結合,探究性質

⑴畫圖探究,歸納猜想。

教師提要求,學生實踐操作:任意畫出兩條平行線(a∥b),畫一條截線c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標出8個角。(統一采用阿拉伯數字標角)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一:

指出圖中的同位角,并度量這些角,填寫結果:

第一組:同位角()()角的度數()()數量關系()

第二組:同位角()()角的度數()()數量關系()

第三組:同位角()()角的度數()()數量關系()

第四組:同位角()()角的度數()()數量關系()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二:

將圖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組剪下后疊合。學生活動一:畫圖—剪圖—疊合—猜想學生活動二:畫圖—剪圖—疊合—猜想讓學生根據活動得出的數據與操作得出的結果歸納猜想: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三:

再畫出一條截線d,看你的猜想結論是否仍然成立?

學生活動:探究、按小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仍然成立。

⑵教師用《幾何畫板》課件驗證猜想,讓學生直觀感受猜想

⑶教師展示平行線性質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教師提出研究性問題四:

請判斷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各有什么關系?學生活動:獨立探究——小組討論——成果展示。

教師活動:評價學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導學生說理

因為a∥b(已知)所以∠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對頂角相等)∠1+∠4=180°(鄰補角的定義)

所以∠2=∠3(等量代換)∠2+∠4=180°(等量代換)

教師展示:平行線性質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平行線性質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4.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⑴(搶答)課本P21練一練

1、2及習題5.3

1、3.

⑵(討論解答)課本P22習題5.

32、

4、5.

5.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⑴學生總結:平行線的性質

1、

2、3.⑵教師補充總結:

①用“運動”的觀點觀察數學問題;(如前面將同位角剪下疊合后分析問題)。

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我們前面將同位角測量后分析問題)。③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問題(如平行線的性質

1、

2、3的表述)。

④用邏輯推理的形式來論證問題。(如我們前面對性質2和3的說理過程)

6.作業。學習與評價:P236(選擇);P24

7、12(拓展與延伸)。

七、教學反思

數學課要注重引導學生探索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而不單注重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因為“過程”不僅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識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體驗。這節課的教學實現了三個方面的轉變:

1.教的轉變

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教師成為了學生的導師、伙伴、甚至成為了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導引學生活動外,還要認真聆聽學生“教”你他們活動的過程和通過活動所得的知識或方法。

2.學的轉變

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跟老師學轉變為自主去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的層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簡單地“學”數學,而是深入地“做”數學。

3.課堂氛圍的轉變

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活動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總之,在數學教學的花園里,教師只要為學生布置好和諧的場景和明晰的路標,然后就讓他們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14

學習目標:

1、能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并了解三角形3個內角之間的關系;;

2、會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解決問題;

3、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的關系;

4、通過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學習重點:

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

學習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理和應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感悟新知

1、三角形藍和三角形紅見面了,藍炫耀的說:“我的面積比你大,所以我的內角和也比你大!”

紅不服氣的說:“那可不好說噢,你自己量量看!”

藍用量角器量了量自己和紅,就不再說話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呢?

方法一:度量法。

方法二:剪拼法。

3、你還有其他說明方法嗎?

二、探索規律,揭示新知

1、議一議:如,3根木條相交得∠1、∠2.若a∥b,則∠1+∠2=。

理由:。

2、操作:把木條a繞點A轉動,使它與木條b相交于點C.根據形,你能說明“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等于1800”的理由嗎?

3、說理:

(補充說明:也可以轉化為平角進行說明。)

4、方法小結:在這里,為了說明的需要,在原來的形上添畫的線叫做輔助線。在平面幾何里,輔助線通常畫成虛線。

5、你還有其他方法說明“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等于1800”嗎?

(1)

(2)

6、思路總結:為了說明三個角的和為1800,轉化為一個平角或同旁內角互補,這種轉化思想是數學中的常用思想方法。

三、嘗試反饋,領悟新知

例1:如,AC、BD相交于點O,∠A與∠B的和等于∠C與∠D的和嗎?為什么?

例2.如右,在△ABC中,∠A=3∠C,∠B=2∠C求三個內角的度數。

若將條件改為∠A:∠B:∠C=2:3:4,又如何解呢?

四、拓展延伸,運用新知

1、隨堂練習

2、結論: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3、鞏固練習:

①、△ABC中,若∠A+∠B=∠C,則△ABC是()

A、銳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②、在一個三角形的3個內角中,最多能有幾個直角?最多能有幾個鈍角呢?為什么?

③、如△ABC中,CD平分∠ACB,∠A=70度,∠B=50度,求∠BDC的度數。

五、課堂小結,內化新知

1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什么疑問?

六、布置作業,鞏固新知

1、必做題:

習題7.5第1、2、3、4題。

2、選做題。

如右:試求出中∠1+∠2+∠3的度數

七、教學寄語,拓寬課堂

老師寄語:

如果你想學會游泳,你必須下水;

如果你想成為解題能手,你必須解題。

初中數學教案萬能模板范文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證明方法,會簡單應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充分觀察、歸納、猜想的基礎上,探究勾股定理,在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體會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等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我國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介紹,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問題1國際數學家大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數學學科學術會議,被譽為數學界的“奧運會”。2002年在北京召開了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下圖就是大會會徽的圖案。你見過這個圖案嗎?它由哪些我們學習過的基本圖形組成?這個圖案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尋找圖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并引導學生發現直角三角形的全等關系,指出通過今天的學習,就能理解會徽圖案的含義。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本章的起始課,重視引言教學,從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說起,設置懸念,引入課題。

2、探究勾股定理

觀看洋蔥數學中關于勾股定理引入的視頻,讓我們一起走進神奇的數學世界

問題2相傳2500多年前,畢達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時,發現朋友家用轉鋪成的地面圖案反應了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某種數量關系,請你觀察下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數量關系?

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觀察思考一分鐘后,小組交流合作分析圖形中兩個藍色正方形與橙色正方形有哪些數量關系,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追問:由這三個正方形的邊長構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條邊長之間又有怎么樣的關系?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的平方,歸納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設計意圖:從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便于學生觀察得到結論

問題3:數學研究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既然我們得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這種特殊的數量關系,那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圖的方格紙中,每個方格的面積是1)中,這種特殊的數量關系也同樣成立。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難點是如何證明求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可由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可以通過割、補兩種方法,求出其面積。

5295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断桥铝破碎机_铝合金破碎机_废铁金属破碎机-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自动焊锡机_点胶机_螺丝机-锐驰机器人 | LOGO设计_品牌设计_VI设计 - 特创易 | 高防护蠕动泵-多通道灌装系统-高防护蠕动泵-www.bjhuiyufluid.com慧宇伟业(北京)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 天空彩票天下彩,天空彩天空彩票免费资料,天空彩票与你同行开奖,天下彩正版资料大全 | 济南拼接屏_山东液晶拼接屏_济南LED显示屏—维康国际官网 | 大白菜官网,大白菜winpe,大白菜U盘装系统, 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 | 辐射色度计-字符亮度测试-反射式膜厚仪-苏州瑞格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讲解器-导游讲解器-自助讲解器-分区讲解系统 品牌生产厂家[鹰米讲解-合肥市徽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Safety light curtain|Belt Sway Switches|Pull Rope Switch|ultrasonic flaw detector-Shandong Zhuoxin Machinery Co., Ltd | 间甲酚,间甲酚厂家-山东祥东新材料| 密集架-密集柜厂家-智能档案密集架-自动选层柜订做-河北风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土壤养分检测仪|土壤水分|土壤紧实度测定仪|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土壤仪器网 | 我车网|我关心的汽车资讯_汽车图片_汽车生活! | 骨灰存放架|骨灰盒寄存架|骨灰架厂家|智慧殡葬|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上祭奠|告别厅智能化-厦门慈愿科技 | 热处理炉-退火炉-回火炉设备厂家-丹阳市电炉厂有限公司 | 瓶盖扭矩仪(扭力值检测)-百科| 杭州用友|用友软件|用友财务软件|用友ERP系统--杭州协友软件官网 | 中矗模型-深圳中矗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 冻干机(冷冻干燥机)_小型|实验型|食品真空冷冻干燥机-松源 | 兰州牛肉面加盟,兰州牛肉拉面加盟-京穆兰牛肉面 | 不锈钢复合板|钛复合板|金属复合板|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官网 | 亚克隆,RNAi干扰检测,miRNA定量检测-上海基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磁力链接搜索神器_BT磁力狗_CILIMAO磁力猫_高效磁力搜索引擎2024 | 河南卓美创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卓美防雷公司-防雷接地-防雷工程-重庆避雷针-避雷器-防雷检测-避雷带-避雷针-避雷塔、机房防雷、古建筑防雷等-山西防雷公司 | 爆破器材运输车|烟花爆竹运输车|1-9类危险品厢式运输车|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 水厂污泥地磅|污泥处理地磅厂家|地磅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升级改造|地磅自动称重系统维修-河南成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在线钠离子分析仪-硅酸根离子浓度测定仪-油液水分测定仪价格-北京时代新维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筒瓦厂家-仿古瓦-寺庙-古建琉璃瓦-宜兴市古典园林建筑陶瓷厂有限公司 | 电销卡_北京电销卡_包月电话卡-豪付网络| 污水/卧式/潜水/钻井/矿用/大型/小型/泥浆泵,价格,参数,型号,厂家 - 安平县鼎千泵业制造厂 | 乐泰胶水_loctite_乐泰胶_汉高乐泰授权(中国)总代理-鑫华良供应链 | 金属切削液-脱水防锈油-电火花机油-抗磨液压油-深圳市雨辰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恒温振荡混匀器-微孔板振荡器厂家-多管涡旋混匀器厂家-合肥艾本森(www.17world.net) | 成都装修公司-成都装修设计公司推荐-成都朗煜装饰公司 | 400电话_400电话申请_888元包年_400电话办理服务中心_400VIP网 | 车间除尘设备,VOCs废气处理,工业涂装流水线,伸缩式喷漆房,自动喷砂房,沸石转轮浓缩吸附,机器人喷粉线-山东创杰智慧 | 上海单片机培训|重庆曙海培训分支机构—CortexM3+uC/OS培训班,北京linux培训,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上海IC版图设计,西安linux培训,北京汽车电子EMC培训,ARM培训,MTK培训,Android培训 | 塑胶跑道施工-硅pu篮球场施工-塑胶网球场建造-丙烯酸球场材料厂家-奥茵 | 对照品_中药对照品_标准品_对照药材_「格利普」高纯中药标准品厂家-成都格利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2025新澳门全年免费,新澳天天开奖免费资料大全最新,新澳2025今晚开奖资料,新澳马今天最快最新图库 | 最新范文网_实用的精品范文美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