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是初為人師的起點,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卻不知如何向學生講解傳授,如何使學生學會貫通,如何使學生扎實的掌握。多聽課,虛心接受老教師的諄諄教誨,做到備好第一節課,講好每一節課,努力完善、充實自己,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數學聽課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8月21、22日兩天,四位領導專家殷茁雄、劉明、廖先祥、韋麗在學校多媒體教室進行了《堅持科學以展,構建和諧教育》、《用現代教育理念看課堂教學》、《課堂觀察技術及其應用》、《以人為本,依法治校,推進學校管理工作科學化》的專題培訓,專家們用生動的案例剖析了當前的一些教育、教學現象,受益匪淺。特別是柳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書記、特級教師劉明專家在培訓互動活動中提到的一幅畫,給我的感觸很大。(圖意:老師太快給學生正確答案,使學生不能去思考,就象踩在學生的氧氣管上。)
這是一幅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思空見慣的畫面,盡管我們常常說,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要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但是作為我個人來講,除開實驗課、有領導聽課特別注意以外,其它的課堂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類似這幅畫面的情形,滿堂灌的、一言堂的隨處可見,有時候還給自己找很堂皇的理由;“他們總是這樣的,上課總不發言的,他們不講,只好我自己一個人講了,總不可能你望我、我望你一節課吧。”“時間不夠用,哪可能給他們慢慢地想,再慢慢地講”等等。
其實“成功的教學應該是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走進教室,學習后在更高層面上產生不同的新問題。”“教師向學生講授‘為什么’,遠不如學生向教師提出‘為什么’”。要想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并不難,我認為最基本的就要在備課的時候能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比如低年級段(二年級)的《平均分》我就是這樣設計的:
先讓學生分小棒,通過觀察想一想我們分東西的時候會出現哪幾種情況?學生就會發現,無論怎么分東西,都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每一份數量同樣多,另一種是每一份數量不一樣多,(目的通過簡單的操作,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時通過對操作的反思及兩種分法的初步比較,使學生對平均分的本質特征有了初步的體會),這時再觀察主題圖中分食物的結果,引出“平均分“的含義,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分一分已經知道數量的面包和水果,學生非常快地就分好了,學生們有的用加法,有的用乘法,有的用除法,無一例外都用計算的方法來算,可到了分糖的時候,學生就搞不清楚“為什么就不能用計算的方法來分了?”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原來我們不知道糖有多少顆,只能用逐一分的方法來分了,(目的是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讀知識,而是創設問題情境并通過多次實踐操作,學會與他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過程與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在課的最后讓學生思考:“這里有12瓶水,請想一想,如果讓你來分均分這些水,你可以怎么分?”(目的是課后的拓展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得以形成。)
如何才能把課堂還給學生?
1、 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我們時常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可真正要落實到課堂上卻絕非易事。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總是放不下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探索,無法控制課堂怎么辦?浪費課堂教學時間怎么辦?學生沒有遵循老師設計的教學行進怎么辦?在這節課上敢于擺脫原有知識范圍與思維定勢,轉變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猜想、發現,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展了學生的潛在能力。學生學得主動,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2、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精神的體現,從創設現實情境入手,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食品,按小組進行合理分配,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參與的愿望。在分的過程中,各組自由選擇物品,思考怎樣使每組都得到一份,通過具體分配感受同樣多,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說分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還給學生主體地位。
提出問題實際操作交流匯報再實踐,教師在其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體。我們都知道操作活動是手與眼的協同活動,對客觀事物動態感知的過程,又是手與眼配合,把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語言形態的智力內化方式。由于兒童的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濾的階段,他們還不能脫離實際操作去進行思維活動,所以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操作,使操作成為學生創新的源泉,讓新知在操作中產生,讓創新在操作中嘗試。盡管有的學生操作不規范,表達不夠準確,但學生通過操作發現了平均分的特點,在操作中發揮了自己聰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體現了自己的主體作用。
4、學習內容與手段的開放。
教學中新知的提出來源于學生,問題的產生來源與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具有可選擇性,因此整過學習過程是活潑的、個性化的、開放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教學的目的不是解決一道題目,得到一道題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學生能掌握一種方法,會利用這種方法去解決問題。
5、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當今世界,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網絡通訊技術的發展,對傳統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不但要對所教的課程有精深的認識,還應有廣博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讀書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實踐。讀一讀《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柳州教師培訓讀本》,讀出人生的哲理和教育的智慧;讀一讀《新課程標準》,把教學理念真正落實在自己的教學行為中;讀一讀《小學數學教師》、《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教學案例集》、《小學數學教學參考》等教學書刊,就像是和若干個數學大師在進行交流,學習他們是如何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教學當中去,數學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獲得教材上解題的知識和簡單的技能,更應該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審視現實生活,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讀一讀《引領心靈》,讓我對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有了更透徹的理解!我們的工作過程實際上是師生之間心與心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讀一讀于丹解讀的《論語》,努力用一顆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正確地面對人生的遺憾……
6、常態課是教學教研的重點。
學校在三年規劃中提出了教學要體現“活的教育+美的教育”,不難看出我們在實驗課、開放課中,很多時候為了體現“活”,把原來很簡單的事情變成了復雜化,我認為應該以常態課為主,圍繞學校的發展目標,在教研中重視:課堂結構力求清晰、整體性強,教學題材扣住重點,以挖掘課本、重組教材為主,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綜合運用,教學活動的展開是層層推進,突出重難點,注重活動的實效性,學生學習愉快、主動、學有成效。
20__年4月2日我有幸聽了城關小學王麗英老師的關于“問題的解決”的教學,收獲頗豐。王麗英老師不僅僅關注知識和結論,更關注過程、方法與情感。努力地通過數學學習使孩子抓住數學的本質,品味數學的真諦,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并帶著無限的樂趣投身到更廣博的數學海洋中。在“數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的對比與聯系中,引導學生感悟數學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創造時空,讓數學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作為一名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我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首先,數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其次,我們應清楚“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沒有問題也就無從研究。在問題的解決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創設情境,啟迪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樂趣,激發他們對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幾點:
1.注重學生收集信息
從解決問題的步驟來看,收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低年級多是以圖畫、表格、對話等方式呈現問題,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增加純文字問題的量。在實際教學中,對于中低年級學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徑是指導學生學會看圖,從圖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兩者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那就是要能組合問題中提供的相關信息。只有認識到信息之間的聯系,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數學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乏這樣的意識,有時是教師有這樣的意識并給學生提供了機會,但學生卻不提不出來,要么提出的問題都一樣。因此,為學生營造大膽提出問題的氛圍,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顯得十分必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在喚醒學生探索的沖動,培養學生敢于質疑。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產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師應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當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很清晰時或者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特別是有創新意識的方法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而學生合作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方面鼓勵他們主動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讓其他學生主動關心他們,為他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幫助。從而加深對問題本身的認識和解題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題策略的形成。
王麗英老師表現出的新思路、新設計、新觀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我有幸觀摩了小學數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臺,令各家可一展風采。同時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機。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1、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得出認知的理念。
2、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
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本周我有幸聽了的一節展示課,下午又聆聽了專家們對我校的“三六智慧課堂”操作的建議,一天的聽課學習使我收獲很大,下面就聽課情況談點自己的感受。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意情境的創設,他由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梯子下滑,從而引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并且這些問題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的。最后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解決了所提出的問題,也引出了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所以通過這節課,我又一次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挑戰,渴望挑戰帶來的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突,因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不失時機地引他們走向成功。
二、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
金老師的課件制作也十分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現代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課題材料的搜集上和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都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做到學數學用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形象直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三、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
所有老師都知道教師的教學語言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聽了金老師的這節課,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這一點。課堂教學不但要有準確的專業用語,讓學生聽懂理解知識,而且還要有豐富幽默的煽情語言,隨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在數學教學中,金老師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聽課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符主任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雖然是第一次給孩子上課,但我卻感受到他和孩子之間竟是如此的默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注意以學生間信譽心的交流。
以上是我聽課的幾點心得體會,我以后要把這次學習到的優秀經驗,用運到我們的“三六課堂”模式中去,讓自己的課堂也更加活躍,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
為了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習其他老師的課堂經驗,在學校這學期的聽課活動中,只要時間上不沖突,每一節的數學課我都去聽了。因為作為一名老師,我深刻的知道,教學是要靈活的處理,每個人對于教材的見解,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不同的。通過聽課評課可以展示教師的教學功底,同時讓我們聽課的人受益匪淺,這是一個共同進步的方式和平臺。接下來我就講一些我聽數學課的一點小小的體會:
一、教學課件的設計
在教學的過程中,制作精良的教學課件讓我們對于知識點更加清晰明了,各種資料都十分有創意,在視覺上給人以沖擊感,同時這些材料都和生活有關,都可以運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如何讓數學和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聯系起來,讓枯燥的數學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這是我還要繼續去探索的。
二、教學情境的創造
數學在我看來,簡單的計算都是有趣的,每解開一個難題都會讓我感到滿足,但是學生可能不能認同我的看法。如何讓學生感知到數學有趣的一面,我在聽課過程中得到了靈感,就是創造一個簡單的情境,這樣的情境是為教學創設,讓學生去挑戰,提供機會讓他們挑戰成功,讓學生產生主動求知的情緒。
三、融洽的師生互動
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都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地方在于他們都能把握到學生的心理,都能調動學生的情緒,都能激發孩子們對于學習的欲望。這樣活躍的課堂就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把握好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
四、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師在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中起的就是一個引導的作用,在回答問題時,不追求問題的答案,而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否正確,老師在學生思考時提出一點點的引子,接下來的就是讓學生自主思考。
五、有感染力的語言
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的表現有價值的評價,同時將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淺顯而準確的表達出來,讓學生聽懂,并且理解,需要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去組織語言,同時富有感染力的表達,讓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
數學聽課心得體會精選范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