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這時,就可以把它們都記錄在文章里。為了幫助不會寫感悟的同學,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掃除道》心得感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讀《掃除道》前,根本都想不到清潔對企業的影響這么大。
按正常理解,清潔一直以來感覺都是提升服務的一種,而沒有真正把清潔當做企業發展的一個突破口,本書開始說的一則故事:一家創立68年的老字號企業,日本涂料工程竣工量日本第一,因為鐮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外部環境干凈整潔,被該公司的氣象所吸引,出于好奇,有了進一步的相互了解,最后10億日元的訂單,坐在家里就有人主動上門。讓我更加清晰的看到清潔跟發展的關聯。
掃除道的魔力,能夠讓人放松,讓人能夠從容應對各種事情,不急不躁,能夠較好的把握當下,不再有無畏的擔心,慢慢看清了前進的方向,少了很多錯誤的決策,雖然每天都要花時間去做掃除,但獲得了內心的寧靜跟從容。干凈整潔的環境,對每個人都很重要,特別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把環境打掃干凈會給自己釋然的感覺。
“掃除道”創始人公司創立10年才有一兩個員工幫忙做衛生,這種風氣受到供應商及客戶的一致好評,二十年之后,一些和工作無關的人來公司參加掃除研修活動,迫于形勢需要,創始人開始倡導培養掃除研修,三十年后全國各地都先后成立“掃除學習會”,掃除是如何是企業越來越好。
掃除一般都是多人一起干,而共同作業對于提高集體意識和相互配合的協調性是非常有效的。將自己工作的場所清潔干凈了,集體意識和配合協調性自然得到提高。結果,公司內部的人際關系顯著好轉,面貌煥然一新。
然而,掃除并不能馬上給我們帶來好處。通過掃除清潔環境,只能讓職場氣氛變得和諧。而和諧的工作環境,有助于心靈浮躁消失,從而具有抑制怒氣的效果。即使在公司經營狀況不佳的時候,員工們仍然能微笑著面對切,有些人的面相更是改善得恍如脫胎換骨。
掃除還要有計劃性的去實施,首先要有流程,什么時候做,怎么做,掃除工作要天天做,偶爾做一次,那效果必然減半;其次是工具要配備齊全,對于不同的垃圾要不同的工具處理,辦法總比困難多,動腦筋解決問題;最后要注重稽核,傳統觀念是把清潔工具放在隱蔽角落,改變常規思維,把清潔工具擺放出來,不符合標準才能更加清楚問題。由此可見掃除工作確實是有很大作用。
書中提到即使熟讀100萬本經書,掌握很多知識,如果不親自實踐,那將毫無用處,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成為生活的智慧,特別是清掃活動,不親自實踐,什么都不會明白。工作上,很多人都會存在問題,就是想做好,可是不付出行動,光想不做,這類人就是很明顯沒有上進心,沒有上進心的人,做事情就喜歡隨隨便便的,反正心里都是覺得得過且過的,什么都是無所謂的,也不會去努力的,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凡事都喜歡隨波逐流。
如果一個人把時間都用在了閑聊和發牢騷上就根本不會想用行動去改變現實,對于他們來說不是沒有機會,而是缺少上進心當別人都在為事業和前途奔波時,自己只是茫然地虛度光陰,根本沒有想到去跳出誤區,結果只會在失落中徘徊。我們總習慣無視自己的問題,而希望改變他人,其結果當然達不到目的,實際上要改變他人,首先必須改變自己,只要自己變了,對方自然發生改變。
總是心懷不平、不滿的人,絕對無法獲得幸福,要獲得幸福,必須肯定現狀,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才行,也就是老想著自己缺少什么,不如多想想自己擁有什么;與其尋找不能做的借口,不如想想自己現在都能干些什么。
歸根究底,把任何人都能做的平凡小事徹底做好了,就能和別人拉開差距。公司企業發展才起步,我們高調企業文化有很多在其它企業做不到的小事在我們高調做到了,光盤行動、義工活動、疊被子、團康文化、工資每月寄給家人等等,以后還會有更多好的文化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去傳承,我們高調有使命,有目標,相信我們高調能夠越來越強大!
聽樊登講完《掃除道》后,讓我感覺到日本人做事非常到位,記得在二十年前,聽了一則故事讓我仍然記憶猶新。是說,一個人去公司應聘,公司應聘后的第一天沒有讓員工去做有關工作的事,而是讓他去洗廁所,當時員工覺得很奇怪,但這是公司的規定,所以新員工第一天都要洗廁所。新員工跟師傅學清洗廁所,洗了一遍,跟師傅洗好了,師傅說,不行,要再清洗一遍。新員工又重新清洗了一遍,問師傅可以了嗎?師傅說不好,新員工不耐煩的問師傅,怎么樣才算合格呢?師傅親自為他做示范,清洗后,馬桶倒上水,拿起馬桶就喝起來,然后就告訴新員工。你刷的馬桶放上水,你敢去喝,就是合格了。
今天再次聽樊登講解《掃除道》,打掃應該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聽完后,我立即行動,把家里打掃了一遍。
書中講到堅持掃除的秘訣:
只有每天掃除,才有意義。
掃除要求:1、備齊掃除工具。2、確定掃除工具的存放處。3、掃除過程中不怕動腦。
掃除的范圍:
1、外圍掃除,街道,廠子門口等。
2、洗車,及時即將下雨也要洗車,洗車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率也可以獲得客戶的尊重,也可以贏得客戶的尊重。
3、打掃廁所:(1)掃除前要準備沸騰過的熱水,專用洗滌劑和掃除工具(2)進去掃除階段。要把放置在廁所的物品全部移出,并在廁所入口鋪上墊腳毛巾。(3)正式清掃。
掃除道的五大好處:
1、會使人謙虛2、讓人成長有心人3、孕育感動4、萌生感動5、磨礪心性
知道的是理,行出來才是道,理想很美好,但只有行動起來它才可能實現。
書中還說,1、特別是身處逆境的時候把周圍打掃干凈,會給自己一種得救的感覺。2、在沒有比期待被依靠,更能讓人感到愉悅的事了。3、無論做什么,別人最最不愿意干的事,首先自己要承擔起來,這是調動他人工作積極性的前提。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把自己的家,打掃的更干凈,讓整個世界都更干凈清新。
說實話,看這本書之前,有幾次在樊登上看到都沒點開聽,因為在想打掃衛生有什么好學的,不如學點別的技能,到我今天因為太早醒,于是無意中點開把這本書聽完,那之后的一小時,或者說是好幾小時的時間,都沉浸在了這本書帶給我的觸動中久不能平靜。
其一,對于掃除這件事,作者把它整整堅持了10年,慢慢才有人加入掃除隊伍,20年后才慢慢有人來拜訪學習,這個時間量級這一對比,突然覺得平日里什么100天打卡,堅持1年健身鍛煉什么的,都還屬于時間量級非常小的活動,可自己竟然的就覺得很了不起了,還會經常浮躁地希望立竿見影見到所有事情的效果,而缺乏靜心努力的心態。比如健身時會想我都堅持幾個月了,這個鍛煉怎么還沒起效果?我都堅持早起10天啦,是不是很棒棒?等等等,我忽然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像鍵山秀三郎一樣,用更大的時間量級,為一件事情,集聚更大的蝴蝶效應,直到整件事,形成更好的正向循環。
其二,掃除這件事情,被鍵山秀三郎做出了這么不一樣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是真的心流狀態在做的,完全沉浸此時此刻手里的事情,只想著怎么把事情做的更好,做出更加不一樣的水平出來,而不是打掃著廁所想今天的文件還沒簽,還有會議還沒開。生活里的自己時常就這樣,沒有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朝三暮四,左顧右盼了,備課想著看看一些別的書,上課想著要面對家長學生很累,,演講時想著講砸了怎么辦,沒有投入思考這件事情怎樣在當下這個時刻里做的更好一些。
下一步行動計劃:
1.給健身這件事,附上10年計劃
2.當下只要正在做的是正確的事情,就多通過心流模式,讓自己達到完成當下事情的最佳狀態。
最近看了一遍《掃除道》,下面結合我自己感受,談談對這本書的三點認識。
作者說,掃除能提升人的覺察力,讓你成為有心人。打掃中,關注每個細節、步驟的操作,有助于培養細膩的感知力,有助于推動所做之事井然有序地進行。
其具體實踐不限于掃除,對于我們集團公司每位職工來說,更應體現在各自本職工作中,要關注每個細節、步驟的操作,以敏銳的覺察力緊盯工作目標,推動工作井然有序地進行,確保領導的重要決策部署督查到位和目標任務執行到位,整個工作體系順暢有效地運作。
專注其實就是感受心流,心流不在于你做什么,而是怎么做。我們需要從一些平凡的小事入手,在平凡中與自己心靈對話,感受心流所帶來的頓悟!
做任何事,一切源于態度,好的態度決定了好的動力,決定了好的執行,決定了好的結果。更應提高工作的專注力,虛心向同事們請教,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腳踏實地、凡事徹底,才能及時落實領導安排的工作,認真、負責、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務。
作者說,打掃能鍛煉人豐富的感受,讓人懂得感恩細小事物。
總是心懷不平不滿的人,絕對無法獲得幸福;要獲得幸福生活,必須肯定現狀,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才行。與其老想著自己還缺什么,不如多多想想自己都擁有什么;與其尋找不能做的借口,不如多想想自己現在能干些什么。既然自己選擇了集團公司、從事了這份職業,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懂得付出,主動做事,常懷感恩之心,將感恩付諸于行動,要立足崗位講奉獻、擔當作為勇爭先。
本書主要介紹了“掃除道”的實踐方法及其力量,感覺和斷舍離有點像。 同時,本書還傳授我們如何做到“凡事徹底”,幫助我們掌握化平凡為非凡的能力。
鍵山秀三郎是《掃除道》的創始人。他通過六十年如一日的踐行掃除,公司的風氣變的越來越好,員工的集體意識和配合度得到提高,人際關系也顯著好轉。作者認為,掃除能消除浮躁,清掃一個地方,就賦予了其生命,掃除者將受益于它。
掃除道有五大好處
1.使人謙虛。作者認為,為人的第一要務,就是謙虛。而實現謙虛的捷徑是清掃廁所。他說,從未見過樂于掃除的人是個傲慢者。而那些堅持掃除的人,都變成了謙虛的人。謙虛的人,擁有更和諧的人際關系,也更容易獲得幸福的人生。
2.讓人成為有心人。成為有心人,需要敏銳的覺察力。作者說,廁所掃除能提升人的覺察力,讓你成為有心人。打掃中,關注每個細節、步驟的操作,有助于培養細膩的感知力,有助于推動所做之事井然有序地進行。
3.孕育感動。作者說,有感動才叫人生。一個人聰明、有錢、出自名校,也許會讓人佩服,但無法讓人感動。而放低身段打掃廁所,則是孕育感動最好的實踐。同時,他也說,要想收獲感動,并不限于掃除。只要全力做好身邊小事,也能收獲感動,并感動他人。
4.萌生感恩。人不是因為幸福才感恩,而是因為感恩才幸福。作者說,通過打掃廁所,能鍛煉人豐富的感受,讓人懂得感恩細小事物。感恩細小事物的人,會人為地縮小痛苦和煩惱。反之,不能感恩細小事物的人,則會人為地放大痛苦和煩惱。
5.磨礪心性。廁所清掃,能讓人的心靈變美。作者認為,掃除時,人不可能一邊打掃,一邊思考怎么騙人害人。尤其是把一間臟廁所打掃干凈時,人的心靈也會變得純凈。人心純凈了,就更容易看清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樣的人,不會感到不安,不會自尋煩惱,心性也就得到了磨練提升。
掃除這件事,練的也是細心,耐心與敏銳體察之心,修的虛心,靜心,恭敬感恩之心,如果全公司上下每個人都能做到無論尊卑貴賤,誰有時間誰有空就彎下腰掃廁所,洗車,這個團體必將是敬業的,和睦的,謙恭的,這樣的公司也必將是干凈的,有尊嚴的和值得信賴的了。
最后,祝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干凈的環境”和“干凈的心靈”
《掃除道》真是一本好書,宣揚“凡事徹底”的精神,主要闡述了掃除的變遷、掃除的基本要求和思想準備、掃除的結果——讓企業業績快速提升、同事關系相處融洽、混亂學校變為模范學校、“暴走族”改邪歸正、社會治安變好等等。
讀完此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HEIKOPAC公司在引進“掃除活動”之前,生產環境雜亂不堪、不良產品堆積如山、收支狀況糟糕透頂、員工心情頹廢,甚至到了社長不來公司,都不知道誰在上班的混亂局面。自從踐行掃除道之后,員工們開始每天早早上班,自覺地打掃環境衛生。漸漸地,原先被黏合劑、油污和墨水沾染得模糊不清的水池變得光亮了,地上的瓷磚、廁所的便器也變得清潔干凈了。之后,全體員工堅持打掃了一年,公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工廠變得清潔干凈,生產效率和利潤也開始由降轉升,公司里的笑臉和親切的寒暄更是隨處可見。
由此,聯想到了我們公司的現場管理提升工作。公司明確要求窗明幾凈、桌椅整潔;地面無煙頭、無痰跡;墻面無污漬、無蛛網;物品定置管理、設備要見本色、工完料盡場地清等等。而且,為此公司還出臺了現場管理績效考核辦法來加強管理,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推動了現場管理提升工作向前邁進。所以,現場管理提升的關鍵是要加強員工們對清潔環境的重要性認識。臟亂的地方通常也是安全隱患存在的場所,我們開展現場管理提升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公司的生產經營面貌、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如何提高我們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首先,現場整頓是前提,區分有用的物料和沒用的廢料,將沒用的廢料變賣回收,有用的物料定置定位;其次,現場整理是根本,備品備件擺放整齊,生產維修工具使用完立即歸位;最后,現場保養是關鍵,整理整頓完成這才僅僅是開始,關鍵是養成每天保養、清潔的習慣,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名員工都要有一個堅持到底的精神。
每天工作在干凈、整潔的環境里,能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工作起來才有干勁和動力。因此,每一名員工都要用心去做掃除工作,而且要做好掃除工作。通過全員參與,我相信,我們的現場管理會越來越好,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會越來越高。
今天的這本《掃除道》,以前還真沒看過,頗為新鮮,作者鍵山秀三郎,介紹了《掃除道》的實踐方法,及其力量,同時還傳授了給我們如何做到”凡事徹底“幫助我們掌握化平凡為非凡的能力,教我們學會感恩、謙虛、培養感動、凈化心靈!書中說當我們身處逆境的時候,把周圍打掃干凈,自己會有一種得救的感覺!
書中也列舉了案例,當一個企業打掃得很干凈,大門一塵不染,會給人很威嚴很莊重的感覺,會覺得這家企業一定靠譜信得過,良好的信譽及口啤會帶好的動氣好的合作伙伴,從而使企業良性紅火動運轉!
樊老師也列舉了他媽媽年輕的時候的一段真實經歷,新任校長任職第一件事是把學樣慘不忍睹的公廁打掃干凈,把漢廁換成水廁,慢慢的地學生和老師都會有變化,全體師生的心智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切慢慢好轉,步入正規!
聽到這里,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我每天也會盡可能早到公司,我到公司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掃,是發自內心的想讓大家的辦公環境變得更加干凈、更加美好,時間夠的情況下每個角落我都會顧及到,先掃一遍再拖一遍,看著光潔如新的地板、閃亮清新的辦公桌,心情大好,會感覺一天的工作很有動力,也會具有一點點儀式感!
在家中做飯也是一樣,我會先把廚房灶臺清潔干凈,然后再開始燒飯做菜,工作臺干凈整潔有序,會讓我帶著愛來燒菜,真得很不一樣喲……
我也很喜歡鮮花,經常會在家里餐桌上插一速百合花,百花綻放、清香四溢,也會讓人心情愉快、食欲大好,為了保持清新和長久,我每天都會堅持換水,把花的根莖一根一根沖洗干凈,這樣基本一束鮮花可以綻放兩周,給我帶來兩周的愉悅體驗,這些小小的改變堅持會形成一股正循環的能量池,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和我的女兒……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邊聽邊在想,最近換了包,把我前面的大包換了小包,再不能像從前那樣包里隨身攜帶一本書了,最近看書的時間也減少了很多,許久沒有買新書,沒事時心里總在糾結跟婆婆之間的不愉快,對她說過的話耿耿于懷,甚至暗暗較著勁,以至于心都不大度了,真可謂:幾天不看書不學習就落后了很多,心不淡然不純凈。
感謝樊老師分享的好書,感覺鍵山秀太郎的頂力之作,讓我能有此番感悟,讓我急時修正和改進,常懷感恩之心……
好啦,加油看書吧,學習、進步不能?!?/p>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多聽樊老師的讀書會,讀書點亮生活…讀書帶來好運……加油!
第一次接觸掃除道時,并不是從這本書開始的,而是多年前的網上一則新聞:在日本一家五星酒店,大堂經理帶著記者參觀剛剛打掃完的廁所時,直接拿起一個杯子,從馬桶里舀出小半杯水喝了下去,記者當場就懵圈了。這就是這家五星酒店實施掃除道后的衛生標準。
其實,當我看到這則新聞后的第一感覺,就是日本這個民族太變態了。當我讀過《掃除道》后,才清楚這變態的背后,是鍵山秀三郎那種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想要從一書本中學到些什么,莫過于親身體驗一下,我于是決定對自家的馬桶來一次徹底地清掃。沒有書中那種完備的各種掃除工具,但是刷子、抹布、清潔劑還是有的。從開始準備清掃,到徹底結束,大概用了三十分鐘,這也許是我第一次花了這么多的時間來清潔一只馬桶。
和以前用刷子刷幾下,十幾秒鐘就搞定的情況相比,這次我花了更長的時間,將整個馬桶里里外外全部清潔了一遍。雖然達不到和剛買來時的一樣,但是整個馬桶卻煥然一新。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兒子上廁所時都小心翼翼的,在方便完后,會主動用衛生紙將馬桶口擦拭幾遍,和以前有時小便完都不沖馬桶的壞習慣相比,進步很多了!
這就是環境的改變,對一個人潛移默化的影響!
鍵山秀三郎從清掃廁所這種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做起,把掃除升華成一種道,從而獲得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把小事做到極致,就成就了大事。我們古人也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警語。結合當前公司正在開展的現場管理提升活動,我們要從打掃排班室、操作室、工作現場開始,端正思想,把打掃衛生提升到與公司發展戰略相同的高度來貫徹執行。講服從,令行禁止,認真把公司管理提升的工作目標,放在當前工作的重心位置,向現場要效益,用現場的提升來促進效益的提升。
鍵山秀三郎的成功,除了把小事做好,還有就是堅持。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感慨并不是他天天把廁所打掃的多干凈,而是他把打掃廁所這件事貫穿了他的一生,即使在他成功以后仍然在堅持。其實,結合公司現場管理提升目標,我們最應該抓住的也是這兩個字——堅持。現場管理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而是貴在堅持。堅持也是奮斗的一種體現。講奮斗,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要愛崗敬業,都要把現場管理工作當作自己的份內工作,長年累月地堅持下去。只有所有的員工把這種堅持轉化為行動自覺,現場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最后,鍵山秀三郎還通過《掃除道》告訴我們,要懂得感恩?!案卸骷毿∈挛锏娜?,會人為地縮小痛苦和煩惱。反之,不能感恩細小事物的人,則會人為地放大痛苦和煩惱。”懂得感恩就會讓人產生歸屬感,與其想想自己還缺什么,不如多想想自己所擁有什么;與其想想自己不能做什么,不如多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必須接受他的全部,主動做事,常懷感恩之心,立足崗位作奉獻。
其實,《掃除道》這本書,還有許多可以讓我們汲取的營養,比如專注、用心、以身作則等等。之所以擇取上面三個方面來細說,我覺得這和我們集團公司的企業文化“三講五心”——講感恩、講服從、講奮斗,有不謀而合之處。一百個人讀同一本書,有一百種見解,這是因為每個人心里所想的都不同。但無論你所想的是什么,只要我們能從中汲取我們所需要的,那就足夠了!
近來,閑暇時翻閱了《掃除道》一書,書中開篇的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它是這樣說的——“十年可以造就不凡,二十年可以讓人敬畏,三十年可以創造歷史”。這句話很好地表達了堅持的意義。
這本書著重講述了企業內部,全員參與掃除,物品定置定位,及其帶來的積極正面的影響力。由此我也領悟到了堅持做某事的深遠意義。很多的事情都具有兩面性,你把公司的事情做好了,工作的區域清掃干凈了,無形中也影響了自己,因為鍛煉了自己,磨煉了自己的心性意志,工作起來也能得心應手。
臟亂的地方是一些安全隱患的場所,我們對于臟的地方,可能避之不及,或者根本難以靠近。很大程度上來說,自己工作區域能否保持干凈整齊,也從中反應出你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做一次大掃除,能磨礪心性,凈化心靈,就如同看見的事物都是干凈美好的。我們公司的產品不良率高,每天基本都有加班,這一部分可能和產品特性有關,但更多的還在于我們個人,我們應該秉持將衛生做干凈,將事情做到最好的原則,說到底還是對事態度的問題。
如果我們也定期來次大打掃,讓環境瞬間變得干凈許多,在這樣的環境狀況下,員工們是否會有所不同表現,臉上的表情可能也變得溫和,工作效率上升,不良率急劇下降,公司整體風氣將煥然一新。如果真能做到那樣,我想已經也不再需要加班了。當然,公司每年舉辦的一些活動,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工作積極性,只是全員參與的熱情還不夠。唯有通過一次次徹徹底底的環境衛生大掃除,才能讓我們身心舒適,在干凈的環境中工作,心情肯定是不一樣的。
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所說的也只是公司內部的掃除。它不僅僅是指地面干凈的簡單事,也包含著設備,附件設施的全面維護。只要我們用心去做,一定會做得更好。平時工作中少些抱怨,多些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從“掃除”開始做起,鍛煉心志,磨礪心性,平靜地處理工作中的所有問題。
《掃除道》作者是日本“美好協會”顧問,掃除道創始人鍵山秀三郎,著有《凡事徹底》、《從掃除中學到的人生法則》等書。這位老人最初創立公司時,看到員工心態普遍浮躁,工作不順時,員工就會發脾氣,摔包或踢椅子,他希望能平緩他們的心緒,但他覺得自己既不善說,也不會寫,所以只好選擇掃除。他認為:整潔的環境能消減浮躁。而打掃是當時他唯一能向員工表達感謝的方式。這位老人六十年如一日堅持掃除,創立公司的最初十年,掃除基本上是他一個人完成,最尷尬的事是他作為老板在打掃廁所,員工卻在他旁邊上廁所,他在擦樓梯,員工翻過他的手上樓。十年后,開始有一兩個員工幫忙。二十年時,大部分員工開始幫忙,掃除的企業文化漸漸形成,公司風氣變得越來越好,員工的集體意識和配合度得到提高,人際關系顯著好轉。二十年后,公司外部人士開始前來請教打掃廁所的方法。之后掃除道影響著日本的各行各業甚至整個社會。掃除能改變人心、事業、家庭和社會。這樣的改變,看似不可思議,其實你也可以。
聽過這本書后,希望大家愛上掃除。可能我們永遠達不到作者的這種境界,放下身段不戴手套打掃公共區域的便池,走到哪打掃到哪,不給別人添麻煩。但我們都能做到: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共同維護公共區域的衛生環境,讓自己所處的空間始終保持整潔。愛上掃除從打掃自己的家開始,從打掃自己的辦公室開始,每天都勤擦拭,每周一次大清掃,時刻保持整齊清潔。愛上掃除還要維護公共區域的衛生開始,不隨地亂扔雜物,不隨便往洗手池、便池等池子里倒雜物,洗手、拖地都要先尊重保潔人員的勞動成果,你清潔的過程不要弄臟了大家的公共區域。大家都行動起來,自覺主動重視起來,環境就會好起來。如果長期做下去,培養你的感動之心,你就是一個有心人。書中講到:整潔的環境能消除浮躁的情緒。這我是深有體會的,如果每周能回一趟家,我就用半天的時間能把家打掃的干干凈凈,如果兩周才回一趟家,就得用一天的時間打掃。打掃時汗流浹背,是很累的,但打掃完后洗個澡,環視整潔清新的屋子,心情很是舒暢,然后盤腿一坐喝口茶吃個水果再聽本書瞇一會,很是愜意。所以當心情浮躁的時候,不妨試試打掃辦公室、打掃自己的家。這就是一個舒緩情緒的過程。
事物之間道理都是相通的。書中主人公十年間公司里的衛生都是他一個人在打掃,這是何等不容易的堅持,但堅持就是勝利,之后有更多的人加入打掃行列,從而形成一種文化和行為習慣。這和俞敏洪的海爾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把平凡的事堅持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堅持做下去就是不簡單?!彼问⒊种院悖蜁龀龀晒?。這方面例子很多,都發生在我們身上。比如我們按時上下班,全年如一日,就會養成準時的習慣,比如每天都保持工作環境、家居環境整潔清新,那就會養成有序利索、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凡事貴在堅持,重在用心。
愛上掃除會培養我們的團隊精神。凝聚力和配合度是激發團隊精神,產生巨大生產力的核心,無論是掃除還是工作,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但目標相同,這就要求大家求同存異,協調配合,而不是因為想法不同、做法不同而去互相指責、拆臺,最終無法達到共同目標。看人看長處,用人也要用長處,揚長避短,及時鼓勵支持,他的長處就會更突出,短處就會被忽略,團隊力量才會發揮到極致。
道理這次講讀都已經講了,我最后把這本書里的這句話分享給大家:知道的是理,行出來的才是道。理想很美好,但只有行動起來它才能實現,所以希望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從自己的辦公室打掃開始,從維護大家共用的公共衛生間的干凈開始,從和同事、父母家人好好相處開始,從做好當下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始,來體驗掃除道的哲學境界,最后使我們成為一個容易感動的人,一個心性淡然、謙虛誠信的人,一個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人,一個凡事都講精品意識的人。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更多浮躁的人去改變,成為大家都希望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