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將于14日上午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深圳是人們艱苦奮斗建設起來的,不是跳迪斯科跳出來的。”今年82歲的祝希娟回憶著初入深圳特區時的拼搏奮進,用“拳打腳踢”來形容。
1983年,已憑借電影《紅色娘子軍》中“吳瓊花”一角名滿天下、摘得中國首屆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項的祝希娟,南下深圳“二次創業”,擔任深圳電視臺副臺長,為特區的電視事業開天辟地。之后的三年,深圳電視臺在一片荒草湖邊拔地而起,多部反映特區建設的電視劇橫空出世,創造著文化界的“深圳速度”。
不惑之年到深圳二次“創業”
1983年,深圳向全國12大城市廣募人才。那一年,祝希娟45歲。“深圳來上海貼出招聘布告時,我剛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從意大利考察歸來。當時,意大利電視正欣欣向榮。但在中國,電視還是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興許深圳這次的招聘是我轉型做電視導演的契機。”于是,已邁入不惑之年的祝希娟下定決心:舉家搬到深圳。
同年11月,祝希娟來到熱火朝天進行建設的深圳,擔任深圳電視臺副臺長,主管文藝。“現在想想,那時工作是真的苦,深圳的夏天陽光猛烈,在鐵皮房子吹著電風扇工作,最滿足的事不過是中午吃上一碗從中英街買來的熟泡面還有沙丁魚罐頭。”
1984年1月1日,在祝希娟和同事們奮斗下,深圳電視臺正式誕生,從籌建到正式開播只用了3個月時間。祝希娟驕傲地說,這就是“深圳速度”。
為特區建設史留下珍貴影像
改革開放初始,深圳居民大多看香港電視,每天只有半小時中央臺的轉播,還是由廣東臺中轉過來的。要守住文化陣地,祝希娟憋著一股“紅色娘子軍”的倔強勁兒,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中著手電視劇拍攝。
祝希娟到深圳兩年,就在深圳電視臺出品了八部電視劇、一部電影,題材大都是反映深圳人民開拓創業、艱苦奮斗的精神。如電視劇《華燈初照》取材于東湖賓館改革的事例;電視劇《愛在故鄉》 則描寫了一位愛國華僑形象;電視劇《升華》反映工程兵如何支援四化建設。這些電視劇就地取材,來自現實的生活。
“通過這些電視劇,人們可以看到,深圳是人們艱苦奮斗建設起來的,不是跳迪斯科跳出來的。”祝希娟把鏡頭對準建設深圳的勞動人民,為如今的特區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影像。
深圳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是深圳在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之上更高一級的目標。
如何解讀“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這三個關鍵詞?趙劍英認為,競爭力、創新力與影響力三者是相互支撐的:競爭力是一個城市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重要依托,城市的競爭不僅僅是經濟規模的競爭,邁向全球標桿城市意味著深圳應該著眼長遠,強化在城市治理、資源配置與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全面對標全球最高標準。創新力是培育核心競爭力、獲取重要優勢的源泉。深圳在邁向全球標桿城市進程中要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特別是要補齊原始創新能力、全球化資源配置、國際高水平創新人才以及文化創新等方面的短板。影響力是世界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和重要標志。“在經濟影響力上深圳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對標國際先進城市打造‘深圳品牌’、建設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實現全方位聯通世界是下一步可重點著力的方向。”
趙劍英特別強調了“創新”對深圳的意義和分量。在他看來,改革開放40年,正是創新成就了深圳;在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的過程中,創新更是須臾不可離。
他表示,深圳在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以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深圳探索出一條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導向、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道路,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決定,其要義就是要繼續發揮這一關鍵性作用。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之后,市場化改革熱潮在全國掀起,社會上一度出現“特區不特”的擔憂。21世紀初,東南亞金融危機余波未了,一些地區因獨特的政經地位在城際競爭中長袖善舞,民間亦曾出現“深圳,你被誰拋棄?”的議論。然而,深圳的改革并未因此停步,這些關于深圳衰落的擔憂最終都未成為現實。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不論是明星企業的崛起、整體產業的升級,還是整個城市功能的提升,深圳的表現都大大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期。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出現新產業浪潮,深圳又一次踏準節奏,在新興的高科技產業領域迸發出新的活力,展現出強大的創新力,在全球城市綜合實力競爭中優勢進一步凸顯。今年以來,面臨外部環境和疫情的沖擊,深圳在一線城市中唯一一個實現了GDP正增長,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
回望過去40年,深圳的發展跨過了一個又一個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城市綜合實力不斷上臺階,可持續發展能力突出,深圳的城市定位也不斷上升。40年的發展經驗表明,深圳成功的因素已從當初依靠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轉換為主要依靠體制和文化優勢。
深圳經濟體制優勢體現為市場經濟成色高、民營經濟活躍、民間創新力強和政府服務型定位。這些要素的組合創造出了一種寬松、自由、公平的營商環境,大大降低了經濟運行中的交易成本,對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資本和人才構成了持續的吸引力。深圳的文化優勢體現為務實、平等、開放的市民文化根基深厚。移民城市的特點和民營經濟占比高的經濟結構是形成深圳城市文化特質的主要因素。“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來了就是深圳人”,這些口號背后是流淌在血液中、刻在基因上的平等、包容精神。
雖然我的老家在江西不在深圳,可是我卻是在深圳這一片熱土上出生的,所以我為此感到無比驕傲和無比的自豪。深圳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城市,還是一個經濟發展特區。深圳如今的繁華來源于當年鄧小平爺爺的英明決策,如果沒有了他的改革開放政策,深圳現在還將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漁村,更不會有現在一片繁榮景象的大都市。
我出生在深圳,我是深圳人,十年的生活和成長,讓我對深圳可以說了如指掌了;接下來,我想帶您們參觀參觀我的第二個“母親”——深圳。深圳是中國最重要的海濱旅游城市之一,重要的旅游創匯基地。雖沒有名山大川,短缺名勝古跡,卻被譽為中國主題公園和旅游創新之都。形成包括城市景觀、山海風光、鄉土文化、購物休閑、文化娛樂、商務活動和康復保健在內的全方位旅游休閑體系。在深圳有許多的旅游景區,比如說錦繡中華,它坐落在深圳灣畔,占地30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景點最多的微縮景區之一,是中國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精粹的縮影。
還有中國民俗文化村,它是深圳華僑城四大旅游景區之一,占地18萬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筑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游覽區。當然還有歡樂谷啦,它是華僑城新一代主題公園,向游客展現神奇、驚險、富于參與性的動人場景和活動。深圳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城市,他讓我感到驕傲,讓我感到自豪,這一片生我養我的熱土,我對他是多么的熱愛!哈哈,深圳的美麗是不是讓你的心里有一點沖動和向往呢?!心動不如行動,快點來吧!我相信每個深圳人都會歡迎您,愿意做您的向導哦!
“深圳南油集團剛成立時要拍資料,我就把經濟特區成立初期的南山、蛇口都拍了個遍,當時拍的資料都感覺沒什么用,那時候也沒地方可以展覽,當時拍的工地、房子都很亂,不像一幅畫。”1997年的陳宗浩發現之前拍的照片有些都泛黃了,在思考,這些資料泛黃了,留在手中不就壞了嗎?他馬上聯系了博物館、檔案館,這些舊照片被收藏。
1998年開始,陳宗浩又把整個深圳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的城市景觀再重新拍了一遍。他發現,當年深圳最荒涼的地方,現在已經發展成最好的地方。
深圳變化的當然不僅僅是街景,而是在于方方面面。
曾潔說,這些年讓她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看著投資的項目一點點成長。“我們主要負責天使輪,后續不少項目被新的資本注入,到最后上市。”曾潔認為,比起部分內陸城市,深圳的創投環境更好,因為更注重長線思維,這也為深圳一批又一批互聯網、科技項目帶來成長空間。
不過,深圳的創投市場也曾伴隨市場大起大落。曾潔回憶,2015年初,資本市場異常火爆,當時一個團隊,就憑一個簡單的O2O概念,敢和公司要2000萬元融資,但是到了2015年下半年,這一項目要價縮水到100萬元。彼時,由于整個二級市場大幅下跌,一批創業企業從一開始要非常不合理的高估值,到后面泡沫非常快破裂了,很多兄弟機構也遭受不小損失。
曾潔說,現在反思看,深圳比較成熟的產業鏈,給予了這些項目思考的空間和機會,但是2015年后,更多投資機構明白,作為投資機構,首先要做好風控。
2016年,張瑩瑩開始創業。她說,自己從小對殘疾人感同身受,創業方向也是運用自己專業心理學來幫助殘障人士解決就業。她回憶,最開始,他們是在城中村里租辦公室,條件艱苦,甚至夏天都舍不得開空調。
不過,所做的事情讓張瑩瑩和小伙伴們堅定了信心。“有個女孩子因車禍致殘,需要帶尿袋生活,她幾年時間都把自己關在家里。在我們輔導下,她現在真的走出來了,還在深圳找了一家物業公司的工作。”張瑩瑩回憶。隨著事業不斷擴大,當地政府也為張瑩瑩和小伙伴們提供了辦公場地。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觀后感作文心得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