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新冠疫情發生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研判、迅速部署,全面動員、精準調度,打響了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這是一場戰斗,也是一場考驗,實踐再次證明,中華民族歷經艱難坎坷但從不向困難低頭,只會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走到今天,取得的成績世界有目共睹,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這次新冠疫情,是一次冷酷的遭遇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迄今為止,對新冠病毒的了解依然是未知大于已知,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一方面,重點疫情防控地區還有較大確診病例存量,救治的任務依然非常重;一些地方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出現新增確診病例;一些特殊群體和場所也出現了確診病例。另一方面,隨著復工復產提上議事日程,對用工和人力要求越來越高,防控任務勢必越來越重。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是兩個極其艱巨的任務,必須抓實抓細抓到位,決不能顧此失彼。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只要始終保持“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的精氣神,拿出敢于反擊的姿態,攻堅克難的氣勢,“沖鋒”的戰法,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破,切實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落細,把各方面的資源統籌起來,把各方面的力量調動起來,堅決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統籌推進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2月23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鳳凰社區黨總支在面臨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結合本社區實際,創新做法、科學防治,細致排查出租房,筑牢疫情防控線。針對社區轄區內有薛營旅社一條街等流動人員聚集地,旅社共22家。面對即將到來的返工潮,鳳凰社區主動出擊,立足“早”、狠抓“細”,推行地毯式排查工作方式,全面管理旅社,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
加大宣傳力度。對薛營所有旅社實行告知書上墻“亮化管控”,明確該旅社在防疫管控期間全部關閉停,同時提醒告知附近居民,附上雄州街道監督電話,起到警示和監督的雙重功效。制定房東防疫告知書,由社區網格員挨家挨戶全面派發至每一名房東,壓實房東疫情防控責任。
嚴肅主體責任。要求薛營所有房東從1月20起一律暫停出租業務,對過年期間沒有回家的租戶,要求房東嚴格落實人員進出管控、實施各項防疫措施,構筑群防群治嚴密防線。已出租的如果發生疫情,追究房東責任。
加強后續管理。 以網格為單位,聯合社區民警對薛營出租房進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地毯式”的細致入微的排查,如若發現新的租戶,立即警告房東,并將人員“清零”。
通過社區廣泛動員、全面宣傳、細致摸排、主動作為,目前疫情防治工作得到了轄區居民的積極配合以及高度認可,并給予了一致好評。
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也一定能夠保持我國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筆者認為,要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目標,必須堅持做到“四個統籌”。
統籌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關系。疫情防控是全方位的工作,是一場總體戰。疫情發生以來, 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積極拓展。但當前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仍然是全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只有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把重點地區的疫情控制住,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全國疫情蔓延局面。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十個手指彈鋼琴”,增強辯證思維,把握好局部和全局、重點和一般的關系,舉全國之力,緊緊扭住城鄉社區防控和患者救治兩個關鍵,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同時,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毫不放松地統籌抓好其他地區防控工作,堅決落實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早日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
統籌處理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要理性看待這次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總的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們要進一步增強信心、堅定信心。但也要充分認識到這場戰“疫”的艱巨性和復雜性,不能有絲毫的松懈麻痹和僥幸心理,否則將帶來嚴重后果,甚至前功盡棄。當前隨著返程流、復工潮的到來,城市疫情防控面臨著新的嚴峻考驗。要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要求,因時因地制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低風險地區要盡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要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高風險地區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疫情防控與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相輔相成。有序復工復產是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緊迫任務,也是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推動復工復產,交通運輸是“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進一步研究出臺財稅、金融、社保等政策,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扶持,幫助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游等受疫情影響較重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可采取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有序組織務工人員返崗,確保已復工和準備復工企業日常防護物資需求。加強區域間上下游產銷對接,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及時抓好春耕生產,做好農產品穩產保供等基本民生保障,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統籌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檢驗。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考驗面前,我們責無旁貸,必須迎接挑戰。立足當前,既要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要盡快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回到正軌,盡快恢復正常社會秩序。更要放眼長遠,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從這次應對疫情暴露出的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中,及時總結經驗,深刻吸取教訓,深入研究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重大問題,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加快新技術研發應用,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的支撐作用,
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和基層防控能力建設,推動醫防結合,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籌處理好依法防控與社會和諧穩定的關系。當前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時期,要堅持依法依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環節發力,充分發揮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保障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實事求是,把握好尺度,依法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不層層加碼,不擅自升級管控措施,不搞簡單化、一刀切,及時糾正防控工作中的偏頗、極端做法,盡量采取對群眾生產生活影響小、帶來不便少的措施。各級領導干部要依法辦事,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能力,做到嚴控不失控,“硬核”不硬來。不斷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及時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現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主動做好心理疏導,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愛確診人員、隔離人員和病人家屬。堅守法律底線,文明執法,依法嚴懲擾亂醫療秩序、防疫秩序、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等公然挑戰、觸碰法律底線者。加強疫情防控普法宣傳,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增強法治意識,積極配合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讓法治成為疫情防控中的基本共識和行為準則。
相關文章: